最近小编的同伙由于要添置房产,生活费都没有了,无奈之下在网上乞贷平台借了10000元来做生活费。然则让人意想不到的是,借了10000元,得手后只剩下了8000元,同伙产生了疑问:这到底是砍头息,照样所谓的“服务费”?
那么我们该若何鉴别砍头息和正常的服务费呢?
服务费收取在法定利率范围内属合理征象
对贷款乐成的用户收取服务费,是现在许多网贷公司的通行做法,原本无可厚非。但对于乞贷人来说,有两点尤其需要注重。一是:平台在收取服务费时是否以明确的方式提醒了贷款客户;二是:平台收取管理费是否在合规利率范围内。
就服务费收取而言,现在并没有强制划定,服务费的订价自己也是属于市场行为,平台差别,详细收取服务费有名目和费率情形也不尽相同。但有一定需要明确的是,在去年公布的羁系新规中已有明确划定,贷款产物的综合年利率必须在36%的红线之内,红线之内,属于合理合规。
法院:不支持“砍头息”
现金贷正式公布羁系以前,“砍头息”这个乱象还相当通俗,平台把钱放给乞贷人时从本金里扣除一部分钱,然后照样根据之前的本金收取利息,对平台而言,这种利益是可以提前锁定利润,但对乞贷人而言,无疑提升了他们的借贷成本。
但事实上,执法是不珍爱“砍头息”的,法院在讯断债务纠纷时也不会支持“砍头息”的存在。举个例子,你乞贷一万,到账8千,法院最后则会以本金8千来判断利息,而非1万。
要判断平台到底有没有“砍头息”,最主要的是看乞贷人的申贷金额与现实到账金额是否一致。
“砍头息”乱象一直都有,除了羁系的加码以外,对乞贷人而言,还需要加强自身的提防。
比如在乞贷时只管选择相对公正些的平台,在乞贷之前,要仔细阅读条约内容,尤其是费率、限期、还款约定、逾期催收等方面的划定,明确乞贷成本并评估自身还款压力,确保乞贷额度在本人还款能力范围内,以免发生逾期或违约。所有确认以后,才气稳重署名。
另外,乞贷人需要注重保留乞贷过程中所有沟通交流的资料、资金往来纪录等,在必要时可以向羁系部门举报,或向法院提起诉讼,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评论前必须登录!
注册